近视眼的“好处”
本文来自:王超军微信公众账号
今天讲的话题,我在写之前百度了一下,搜索结果是"0"!
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的“坏处”,想必大家可以罗列一箩筐,那近视眼是不是一无是处呢?
下面我们来“见识”一下近视眼的“好处”!
看近时更舒适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近距离工作(如使用手机、电脑操作等)逐渐增加,由于使用较小的调节,相对正视眼和远视眼而言,近视眼看近更舒适、更持久。
当然,近视眼可能存在调节与辐辏联动异常导致的视疲劳,但不多见。
老视延迟出现
45岁开始,很多人逐渐出现看近不持久、模糊的症状,提示老视的发生。而近视眼患者,老视出现的时间明显延后,甚至可以不用戴老花镜(近视欠矫或未矫的情况)。
人眼一生中的屈光是动态的,理想的状态是:青少年时期的低度远视,逐渐向近视过渡,40岁左右为正视眼,而到60岁左右出现250度的近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对近视力的需求如阅读、手工活等增加,而对远视力的需求反而逐渐减少,因此出现这种轻度的近视眼使看近不用戴老花镜,更符合年龄特征。
弱视很少发生
弱视是严重影响儿童视功能的疾病,远视眼(包括屈光参差)是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中低度近视眼极少引起弱视,只有超过8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才可能导致弱视。
闭角型青光眼(PACG)很少发生
大部分PACG患者的解剖基础是眼轴短,前房拥挤(浅前房、窄房角),远视眼是PACG的危险因素。相反,近视眼一般前房较深,发生PACG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在高度近视眼中有所增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很少发生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DR对视功能的伤害不容忽视。
临床发现高度近视眼患者即使有较长的糖尿病病史,也常常不伴有DR的发生;在同一糖尿病患者屈光参差的双眼中,近视程度较高眼的DR病变程度比对侧眼明显较轻。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近视眼DR的患病率低于正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的严重程度与DR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且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保护程度增加。高度近视可能是DR的保护因素。
可能的机制是:
高度近视眼轴延长,视网膜延伸,相对薄弱的视网膜得以从脉络膜汲取更多的氧。再,视网膜单位面积血流量减少,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系统灌注不足,视网膜的正常代谢和循环减弱,而视网膜血流低灌注有保护DR的效应。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较少发生
CSC是中青年男性最常见的眼底病变。正视眼的CSC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屈光不正,近视眼的患病率较低,且高度近视则罕有发生中浆。
可能的机制是:
目前一般认为中浆病是由于脉络膜循环障碍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异常,发生渗漏所引起,而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色素上皮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对于一过性的缺氧反应不敏感,不易导致中浆的发生。
其他眼病可能较少发生
部分研究者发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视神经乳头炎等眼病很少见于高度近视眼。具体机制待阐明。
其他好处
近视眼往往需要戴眼镜来矫正,眼镜片相当于一道屏障,某种情况(如骑车时迎面而来的泥沙、小昆虫等)下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合适的眼镜还有美观、妆饰作用,甚至改善脸型、眼型的缺陷。
最后
对于眼科专业人士说的话:近视眼与相关眼病的关系值得关注。
对广大近视眼患者说的话:世界万物兼“辩证 ”,“善待”近视,不要对你的近视眼“忧心忡忡”了!
作者:王超军,副主任医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眼科中心
更多新闻请点击:http://www.yanke360.com/news/
问答模式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