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眼镜世界8
眼镜验配的各类计算方法您是否全部知道?是否在为找到杂乱不齐的文章而苦恼?此次眼镜世界特别针对眼镜验配计算类方面而整理出详细整齐的文章,文章内包含视力表、近视度数换算方法、角膜曲率计测量介绍和用法、镜片移心计算方法、双光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制作、瞳距瞳高测量方法、隐形眼镜度数换算方法和步骤各6篇文章,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A、视力表、近视度数换算方法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
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
小数记录法 |
标准对数记录法 |
度数 |
0.1 |
4.0 |
650 |
0.12 |
4.1 |
550-600 |
0.15 |
4.2 |
500 |
0.2 |
4.3 |
450 |
0.25 |
4.4 |
400 |
0.3 |
4.5 |
300-350 |
0.4 |
4.6 |
250 |
0.5 |
4.7 |
200 |
0.6 |
4.8 |
150 |
0.8 |
4.9 |
100 |
1.0 |
5.0 |
|
1.2 |
5.1 |
|
1.5 |
5.2 |
|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
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按检查情况记录视力。
视力表上的数值与屈光度的换算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很多朋友想搞清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
一般来说屈光不正的人视力都不太好,屈光度数越高,裸眼视力也就越低。但这也不绝对,有人屈光度不高,但是视力缺很低,因为影响视力好坏的不只屈光度一个因素。如果眼睛有其他疾病或网膜成像功能、视神经功能受损等也会使视力下降。而屈光度不变不表示视力不能改变,所以近视的朋友们不必太过灰心,及时使用合理的干预,慢慢积累的成果就会让你摆脱框架镜的烦恼啦。青少年朋友长期使用还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让近视度数不会快速加深。
B、角膜曲率计测量介绍和用法
由于角膜屈光力占人眼总屈光力的2/3,因此角膜的曲率测量可以了解人眼总屈光力的情况。同时,由于人眼散光大部分来自角膜,因此在验光和处方分析方面,角膜曲率读数非常重要。
这一次将介绍光学的角膜曲率计及其应用。角膜曲率计是利用角膜反射性质来测量其曲率半径的。
角膜曲率计的特点有:
①可调整目镜使得检查者的眼睛能清晰聚焦。
②可调整颌托和头靠,使得检查过程中被检者的头位能固定;手柄可上下移动,调整仪器高度,和被检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两个度数转轮可测量两主子午线的曲率。
④有轴向的刻度,可表达两主子午线的位置,曲率计的整个桶体可以转动。
⑤光标投射到被检者的角膜,焦距控制柄可以前后移动,将光标清晰地聚焦在被检者的角膜上。
正常角膜曲率读数可以使用曲率半径(mm)也可以使用屈光度(D),在验光中,一般采用屈光度表达比较方便,可以直接提供角膜散光的情况,如:43.00 D@180/44.00 D@ 90,我们就可以直接获得该角膜为1.00 D的顺规散光。
屈光度为单位的主要价值还在于便于接触镜验配师计算残余散光量(配戴硬性球性接触镜),因为泪液的折射率与角膜曲率计计算角膜总屈光度的折射率很接近,用角膜曲率计测出的散光量相似于由戴接触镜后的“泪液镜”的中和量,所以通过比较角膜曲率计测出的散光量和验光测出的散光量,就能迅速估算出残留散光。曲率半径为单位主要在验配隐形眼镜时计算镜片基弧中应用。此外,角膜曲率测量还可以了解角膜是否规则及泪膜情况。
一、角膜曲率计的原理
角膜曲率计是利用角膜的反射性质来测量角膜曲率半径的。在角膜前的一特定位置放一特定大小的物体,该物体经角膜反射后产生像,测量此像的大小即可计算出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二、检查步骤
1.准备
(1)消毒颌托和头靠。
(2)被检者摘掉其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
(3)目镜的聚焦。
(4)打开电源开关。
(5)逆钟向旋转可调整目镜到最大限度。
(6)将一张白纸放在曲率计前面,反射照明目镜内的十字线。
(7)顺钟向缓慢转动目镜,直到十字线首次出现清晰为止。
(8)调整椅子和仪器的高度,直到被检者和检查者的位置均舒适为止。
(9)松开锁定钮,一般的角膜曲率计都有这个结构。
(10)指导被检者将下巴放人下颌托,额头靠人头靠。
(11)升降颌托,直到被检者的外毗角与支撑架上的高度标志对准。
2.操作步骤
(1)从仪器的外面,通过升降和前后移动曲率计的桶体,检查者应看到被检者右眼角膜前面的视标像位置。
(2)指导被检者眼睛平视前方,从仪器的桶体中找到自己的眼睛的反射像。
(3)从曲率计的目镜中观察,直到看到三个环对应到被检者的角膜。
(4)调节手柄使三个环保持清晰,并使黑“+”字正好落在右下环当中。
(5)锁定仪器(部分仪器没有这一项,根据厂家的要求设定)。
(6)调整水平和垂直的度数转轮,直到光标像靠得很近。
(7)为了确定患者角膜的两主子午线,旋转曲率计的桶体,直到光标像的水平支线能完全延续。
(8)调整水平度数转轮,直到水平光标像完全重合。
(9)调整垂直度数转轮,直到垂直光标像完全重合。
(10)整个检查过程中,有时有必要重新定位和聚焦。
(11)通过观察角膜反射像可了解角膜的完整性。
(12)如步骤(1)所示将曲率计的桶体移到被检者的左眼前。
(13)重复(2)~(11)步检测左眼的角膜曲率。
3.记录
(1)分别记录每一眼。
(2)首先记录水平子午线(第一子午线)的度数和方向。
(3)记录好水平子午线以后,划一条斜杠,然后记录垂直子午线(第二子午线)的度数和方向。
(4)用屈光度大小记录角膜散光量。
(5)记录散光的类型:
(6)顺规(WR) 垂直方向度数较大。
(7)逆规(AR) 水平方向度数较大。
(8)斜向(OBL) 主子午线在45°和135°的左右各15°。
(9)不规则 两条主子午线的方向不相垂直。
[举例]:
例:角膜曲率计读数为:
DmmA
H41.008.24175
V43.757.7286
记录为:41.00@175/43.75@85
或8:24@175/7.72@ 85
平均角膜曲率42.37
平均角膜基弧7.98
角膜散光:-2.75×175,WR
三、注意事项
(1)由于厂家的不同,角膜曲率计的设计和结构也有所不同,检查者在使用角膜曲率计以前需要了解厂家提供的信息。
(2)光线经角膜反射后不是来自角膜的中央,而是主光轴两侧的小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大小取决于角膜曲率计物镜光圈的大小。角膜曲率计的设计基础是假定这两个区域是球面,实际上人们早就知道,正常的角膜不是球面,而是向周边逐渐平坦。由于不同的角膜曲率计光标反射的角膜区域不同,所以用两个不同的角膜曲率计测同一角膜时会有两个不同的读数。由于角膜曲率计仅仅表达角膜的小区域,验光师在患者随访时要注意,有时候角膜不规则位于被测区域之外,这时只看角膜曲率计读数也会是正常的。
C、镜架配镜之镜片移心计算方法
镜架配镜之镜片移心计算方法:
1.红线A(单位:mm)必须通过瞳孔中心
2.蓝线B(单位:mm)为镜架内缘之最大斜角
3.PD为两眼瞳孔距离(单位:mm)
4.公式:A-PD+B=配镜所需要使用的镜片直径
例题1:左眼S-5.00D,两眼瞳孔距离:64mm,当镜片直径为65mm时,应该如何订制镜片处方?
答:
(1)72-64+62=70…所以需使用镜片直径为70mm
(2)当镜片直径为65mm时,所以需移动镜片光心5mm
(3)订片处方:-5.00D,镜片直径为65mm移镜片光心5mm
例题2:左眼S-6.00D-C1.50 × 135∘,两眼瞳孔距离:58mm,当镜片直径为65mm时,应该如何订制镜片处方?
答:
(1)68-58+57=67…所以需使用镜片直径为67mm
(2)当镜片直径为65mm时,所以需移动镜片光心2mm
(3)订片处方:S-6.00D-C1.50 × 135∘,镜片直径为65mm移镜片光心2mm
当左、右眼PD不一样大时应该如何处理?
右眼订片的所需直径=【镜片所需直径】+【(平均PD)-(右眼PD)】
左眼订片的所需直径=【镜片所需直径】+【(平均PD)-(左眼PD)】
例题:
当您量出总PD=60mm,因此单眼的平均PD为30mm
假设右眼=29mm;右眼=31mm
当您使用以上方法算出【镜片所需直径=45mm】
右眼订片的所需直径=45+【30-29】=46mm
左眼订片的所需直径=45+【30-31】=44mm
D、双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制作
随着眼镜的验配水平提高,今天我们能为顾客提供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更多的顾客选择了适合他们的产品,双光和渐进多焦点眼镜就属于这一类型,双光和渐进多焦点由于镜片的设计比较复杂,对我们测量和装配时比单光眼镜有更多的要求,特别在您使用半自动磨边机时要求就更加的严格,如何规范的测量和使用半自动磨边机加工双光、渐进多焦点眼镜就成为广大验配工作者的一个难题,今天我们谈一下验配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启迪。
1、处方要求:
双光和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处方和单光眼镜不同,通常单光眼镜有常规的屈光度、瞳距、镜架和镜片种类就可以了,双光镜片则需要包扣远用屈光度、近用屈光度或下加光、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子镜片顶点高度、镜架和镜片种类,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处方则要包扣远用屈光度、近用屈光度或下加光、单眼瞳距、单眼瞳高、镜架和镜片种类(特殊时还要标出镜片直径、基弯、垂直棱镜要求等)。远用、近用屈光度或下加光的测量方法和普通远、近用眼镜的测量方法基本一致,镜架和镜片的选择我们也不多做叙述,主要讨论一下测量、加工和检验。
2、测量:
(1)、双光眼镜的测量:
双光眼镜的测量包括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和子镜片顶点高度的确定,瞳距与一般单光眼镜的测量方法一致,子镜片顶点的测量方法如下:
①、帮助顾客选择合适的镜架,通过调整保证镜架舒适的戴在顾客脸上,前倾角8--15º,镜眼距12mm,并符合面弯。
②、验光师与顾客正面对坐,眼睛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让顾客配戴上调校好的镜架。
③、瞩顾客注视验光师的鼻梁中心,使用油笔在顾客左右眼瞳孔中心正下方的下眼睑处分别画出水平线。
④、取下镜架,测量并记录左右眼水平线至镜圈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H。
⑤、询问顾客的配镜目的(使用此眼镜以远用为主还是近用为主),如顾客看近为主则H即为子镜片顶点高度,如顾客看远为主则子镜片顶点高度为H-2mm(如H为16,则子镜片顶点高度为14mm)。
⑥、如出现左右眼测量高度不同,则要首先检查顾客配戴眼镜的水平度,确认镜架在同一水平线后,当双眼测量结果相差2mm以内,以主眼的测量高度为子镜片顶点高度,双眼测量结果相差2mm以上,以双眼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子镜片顶点高度。
(2)、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测量:
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时,最重要的是测量单眼瞳距和瞳高,测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介绍一种比较好的测量方法,首先帮助顾客选择合适的镜架,通过调整保证镜架舒适的戴在顾客脸上,前倾角8--15º,镜眼距12mm,并符合面弯。
①、验光师与顾客正面对坐,眼睛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有鼻梁槽的瞳距尺放置在顾客的鼻梁上,将笔式电筒置于左眼下方,直射顾客右眼,令顾客注视验光师的左眼,验光师闭上右眼使用左眼读出顾客右眼瞳孔的反光点处的数值即为顾客右眼的单眼瞳距。
③、同样方法测量左眼单眼瞳距。
④、将镜架水平、对称的放在测量卡上,在每边的镜片撑片上标出单眼瞳距的位置,在此处画出一条单眼瞳距的垂直线,在镜架撑片上画出镜圈的基准线,并在基准线上方每2mm的位置标一短线。
⑤、将镜架戴回到顾客脸上,使用笔灯复查一次确保单眼瞳距的精确度,同时分别注意左右眼反光点和基准线的位置,如反光点在基准线上方第2根短线处,则瞳高为镜片最低端到基准线的距离加上4mm。
⑥、将测量出来的单眼瞳距、单眼瞳高分别记录在处方单上,渐进镜片允许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的不一致。
总结:
1、测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配镜后的效果,所以当测量时可以多次测量、让顾客戴镜复核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子镜片顶点高度和瞳高时,让顾客保持舒适的头位,并非要一定与地面垂直,而是要按照顾客生活中的自然头位测量。
3、加工:
(1)、双光眼镜的加工:
双光眼镜加工的要点是:确定加工基准线水平、根据处方中子镜片顶点高度确定镜片垂直方向的位置、根据子镜片顶点距离和近用瞳距一致来确定镜片水平方向的位置,所以双光眼镜加工首先要确定加工基准线然后确定子镜片顶点位置。具体做法如下:
①、平顶双光加工基准线和子镜片顶点的确定方法:平顶双光的子镜片上方是平的,这条水平的边就是加工基准线,平顶的中点就是子镜片顶点。
②、圆顶双光加工基准线和子镜片顶点的确定方比平顶双光复杂,又根据远用屈光度是否有散光分为两种情况:
i、远用屈光度含有散光时,首先使用焦度计点出远用的光学中心和远用加工基准线(方法和普通散光眼镜确定方法相同,就是打印出三个点),将此远用加工基准线水平向下平移,当和子镜片相切时停下来,此切点就是子镜片顶点,切线就是子镜片加工基准线。
ii、远用屈光度没有散光时,首先确定远用光学中心位置(远用区为平光时,以镜片几何中心点代替此位置),然后将子镜片放在远用光学中心正下方,根据左右眼镜片分别向左和右旋转子镜片(一般需要旋转10o左右),旋转时以远用光学中心为旋转点,会发现子镜片最高点在变化,当远用光学中心和子镜片最高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远用和近用瞳距差值的一半时停下来,此时最高点就是子镜片顶点,做一条水平切线就是子镜片水平基准线,例如远用瞳距为68mm,近用瞳距为63mm,则旋转后远用光学中心和子镜片最高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应为2.5mm
③、制作一个与镜架形状、大小一样的模板,必需保证模板上的刻度水平线与镜架水平线平行。全框眼镜要刚好能装到镜圈内,半款和无框眼镜把撑片和模板相比相同即可,测量模板圆孔中心到镜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镜圈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④、根据处方中的近用瞳距和子镜片顶点高度确定子镜片顶点的水平和垂直移心量,例如近用瞳距为62mm,子镜片顶点高度为15mm,模板圆孔中心到镜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镜圈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5和18mm,那么子镜片顶点水平移心量就是35-(62/2)=4mm内移,垂直移心量是18-15=3mm下移。
⑤、在定中心仪上按照计算的移心量将子镜片顶点移到所需的位置(上例就是移到内4mm,下3mm处),将子镜片加工基准线的水平放置。上吸盘后磨边就可以了。
(2)、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要点是:保证镜片装配后镜片上的水平线与镜架水平线平行、装配后单眼瞳距、单眼瞳高与处方上相同,渐进镜片出厂时都有临时标记,所以装配时的操作方法比双光更加的方便,只是要求加工精度更高而已。
①、取出渐进镜片观察临时标记,找到配镜十字和加工水平线(镜片上已经标明)。
②、制作一个与镜架形状、大小一样的模板,必需保证模板上的刻度水平线与镜架水平线平行。全框眼镜要刚好能装到镜圈内,半款和无框眼镜把撑片和模板相比相同即可,测量模板圆孔中心到镜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镜圈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③、根据处方中的单眼瞳距和瞳高确定配镜十字的水平和垂直移心量,例如右眼瞳距为32mm,右眼瞳高为22mm,模板圆孔中心到镜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镜圈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5和18mm,那么配镜十字水平移心量就是35-32=3mm内移,垂直移心量是22-18=4mm上移。
④、在定中心仪上按照计算的移心量将配镜十字移到所需的位置(上例就是移到内3mm,上4mm处),加工基准线的水平放置。上吸盘后磨边就可以了。
总结:
1、双光和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并不是非常困难,只要您多加练习一定能很快掌握装配方法。
2、装配的质量好坏取决于您的细心程度和您的磨边机的稳定性,装配前您要对您的磨边机足够熟悉。
4、检验:
与普通眼镜一样双光和渐进多焦点眼镜也需要检验后才能交付给顾客,装配质量、外观检测等和普通眼镜相同的我们就不逐一列举,我们主要讲讲双光、渐进多焦点和普通眼镜检验不同之处。
(1)、双光眼镜的检验:
①、主镜片和子镜片顶焦度偏差要符合国标GB10810的规定,测量方法是主镜片测量后顶点焦度,子镜片测量前顶点焦度(含子镜片的表面即前表面靠在镜托上进行测量)。
②、两镜片子镜片顶点垂直方向的互差不得大于1mm。
③、双光眼镜子镜片顶点在垂直方向上应位于主镜片几何中心下方2.5—5mm处。
④、双光眼镜两子镜片的几何形状应左右对称,直径互差不得大于0.5mm。
(2)、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检验:
①、目前我国还没有渐进多焦点眼镜配装的国家标准,所以顶焦度偏差可以参照GB10810的规定,远用区测量后顶点焦度,近用区也是测量前顶点焦度。
②、左右眼单眼瞳距和瞳高的偏差,一般也是自己制定标准的,根据顾客的适应能力一般为单眼 ±0.5mm。
③、在棱镜参考点处测量的棱镜度一般为 P=2/3 Add,如下加光+3.00D则P=2/3 X3=2△。
E、渐变镜验配中的【瞳距瞳高测量】方法
一、瞳孔距离的定义
瞳孔距离(papillary distance)简称瞳距,是指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或指两眼正视前方、视线平行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一般用英文字母缩写“PD”来表示,单位为毫米(mm)。
二、瞳孔距离的分类
瞳距有双眼瞳距和单眼瞳距之分。双眼瞳距,是指从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单眼瞳距,是指分别从右眼或左眼的瞳孔中心到鼻梁中线(nasal centreline)之间的距离。独眼、斜视眼者,尤其需配渐进多焦点镜片者,需测量其单眼瞳距。
瞳距又有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之分。远用瞳距,是指患者看远时的瞳距,即指当两眼向无限远处平视时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近用瞳距(NCD),是指患者注视近处目标,即眼前30~ 40cm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近用瞳距总要小于远用瞳距。
远用瞳距测量
直尺测量:瞳孔缘法、角膜缘法、角膜反光点法
瞳距仪测量
角膜缘法
1) 被检者与检查者相距40cm相对而坐,双方眼睛保持平行在同一高度上。
2) 检查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拿着直尺,其余手指起稳定作用,将直尺放置于被检者眼前。
3) 检查者闭上右眼,让被检者注视检查者的左眼,同时将直尺的零刻度对准被检者右眼的角膜内缘。
4) 检查者睁开右眼闭上左眼,让被检者注视检查者的右眼,同时读取被检者左眼角膜外缘所对应的刻度。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被检者的远用瞳距。
瞳距仪法
1) 检查者与被检者相对而坐。
2) 将注视距离键调整到注视距数值为“∞”的位置上,打开电源开关。
3) 将瞳距仪的额头部和鼻梁部轻轻放置在被检者的前额和鼻梁处,并使其保持水平。
4) 让被检者注视里面绿色光亮视标。
5) 检查者通过观察窗,可观察到被检者瞳孔上的反光亮点,然后分别移动右眼PD可调键和左眼PD可调键,使PD指针与反射亮点对齐。
6) 读取瞳距仪上面所显示的数值。
近用瞳距测量
直尺测量
瞳距仪测量
计算法
角膜缘法
1) 被检者与检查者相距33cm相对而坐,双方眼睛保持平行在同一高度上。检查者右眼正对被检者双眼中间。
2) 检查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拿着直尺,其余手指起稳定作用,将直尺放置于被检者眼前镜眼距位置。
3) 检查者闭上左眼,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检查者的右眼。
4) 检查者测量被检者右眼角膜内缘与左眼角膜外缘之间的距离。
5)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被检者的近用瞳距。
瞳距仪法
与远用测量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为第2部应将注视距离键调整到注视距数值为“33”的位置上,打开电源开关。
计算测量
近用瞳距=远用瞳距×(L-12)/(L+13) L为注视距离,单位为毫米。
特殊情况下的瞳距测量
1、两瞳孔大小不等
可分别测量从右瞳内缘及外缘至左瞳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然后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即PD=(AB+CD)/2
2、两瞳孔位置不对称
即一眼或两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见于外伤或老年白内障手术后,其瞳距难测量,可用眼镜试戴以确定其值。
3、斜视眼的瞳距测量
⑴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⑶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的左眼遮盖,并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⑷检查者睁开右眼闭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的右眼遮盖,并读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数值,即为该患者瞳距。
4、单眼瞳距的测量
患者鼻梁明显偏离中线时进行需单眼瞳距的测量。
⑴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检查者应分别从某眼的瞳孔中心测至偏鼻梁的中线以得到单眼瞳距。
⑶精确的单眼瞳距测量需使用瞳距仪。
注意事项
⑴检查者与患者的视线在测量时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⑵瞳距尺勿触及患眼的睫毛,以免引起患者闭目反应。
⑶当瞳距尺确定“零位”后,一定要拿稳瞳距尺,以免移动。
⑷让患眼注视指定的方向,不使其漂移不定。
⑸一般应反复测量2~3次,取其精确的数值。
三、瞳高的定义及分类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在配制渐进多焦点眼镜时对瞳高有严格的要求,需特别仔细反复测量。
四、测量瞳高的操作步骤:
1.在测量之前必须对镜架进行调整以获得最舒适地配戴效果。一般镜眼距离为12-14mm,前倾角为10-15度,镜腿长短合适。
镜眼距离为12-14mm
前倾角为10-15度
2.用瞳距尺测量单眼瞳距
3.使用渐变镜的测量卡片在衬片上标出瞳距位置,划一条垂线。在垂线上划几条横线,第一条横线以眼镜腿中线为参考。其余横线以第一条为中线,横线间相隔1MM的距离。
4.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相对坐着,距离40cm,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检查者左手持笔式电筒放在自己左眼的下眼睑位置,令被检查者看检查者的左眼。根据被检查者的瞳孔中心反光点落在哪一条横线上,这样就可以确定瞳高位置。同样的方法做左眼的瞳高测量。
5.瞳高位置确定后,在衬片上标识配镜十字,配镜十字距上镜框缘的距离应大于10mm,如不够10mm时要重新调整镜架到够为止。根据配镜十字的位置依照测量卡片画出近用参考圈。
6.将标记好的眼镜给顾客戴上,验光师与戴镜者隔着一小桌子面对面坐下,将一画有注视目标的小镜子放在两人之间,请戴镜者看着镜面上的注视目标,并且验光师的鼻子与戴镜者的鼻子处于同一平面。
7.验光师的右眼往下看着镜子里戴镜者的左眼,并与戴镜者的视线在同一平面内,验光师闭左眼,笔式手电筒靠近自己右眼并照射在镜面上,观察戴镜者在镜面上的右眼反光点,这点应位于镜片上标记的近用参考圈内。如不在近用参考圈内时则要重新调整镜架,令其反光点位于镜片上标记的近用参考圈内。
8.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左眼,获得左眼的瞳高参数。
9.最后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如:
|
右眼 |
左眼 |
测量者 |
单眼瞳距 |
33mm |
33.5mm |
张晨 |
单眼瞳高 |
22mm |
22mm |
|
配镜十字距上镜框边缘 |
12mm |
12mm |
F、隐形眼镜度数换算方法和步骤
隐形眼镜的度数和一般框架眼镜的度数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验光的度数是框架眼镜的度数,框架眼镜的度数和隐形眼镜的度数是不一样的,那么隐形眼镜度数怎么算呢?由小编带大家好好了解下吧。
1、验光的度数是框架眼镜的度数,框架眼镜的度数和隐形眼镜的度数是不一样的,框架镜的后顶点距离角膜的距离,黄种人大约是12毫米。这中间的12mm就造成了框架与隐形眼镜的度数差异。 框架眼镜在400度以下,因差值较小可忽略不计。
2、隐形眼镜的度数有一个换算公式,隐形眼镜屈光度=框架眼镜屈光度÷(1-0.012×框架眼镜屈光度),1个屈光度相当于平时所说的100度,近视的屈光度是负数,远视的屈光度是正数。0.012是框架眼镜和黑眼球最高点的距离,单位是米。
3、框架镜与隐形眼镜度数换算公式: Fo=Fs/(1-dFs) Fo—隐形眼镜度数Fs—框架镜验光度数d—框架镜与角膜的距离(0.012m)
可以参数下面表格:
例如:框架镜度数为-4.00D,框架与隐形眼镜的距离为12毫米,则隐形眼镜的度数可以换算为Fo=4.00D/[1-0.012(-4.00)]=-3.82D,可按-3.75D给予(-4.00D以下,因差值较小可忽略不计)
4、如果某个度数折算后并没有对应的度数,可以选择偏低最接近的度数,例如,800度减少75度后是725度,没有725度,则应选择700度,以此类推。
5、隐形眼镜可以矫正轻微的散光,一般来说,含水量越低,矫正散光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散光度数较高,可以选择隐形眼镜散光定制片。原则上散光度数大于75度,建议选购专用的散光隐形眼镜。
注意事项
没有近视的可以选择平光,也就是0度的镜片,近视者可按实际度数选购,不同牌子的度数范围和间隔都不一样,一般来说,100度-500度之间,每25度一档,500-1000度之间,50度一档,选购时,应尽量选择跟自己实际度数相同或者稍低的度数,没有相同度数的时候,宜低不宜高,因为过高的度数可能会导致头晕眼花等症状。
更多新闻请点击:http://www.yanke360.com/news/
![](/images/eye_botto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