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为加强我国眼科学重大学术研究进展的宣传,展示我国眼科学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组织开展近5年眼科学十大研究进展评选活动。眼科学分会各专业学组从本学组评选出的2009至2013年本专业学组十大研究进展中,遴选出2项成果参加眼科学十大研究进展的评选,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第3次常委会投票最终确定结果。按照得票数量由多至少排序,评选出以下成果荣获我国眼科学2009至2013年十大研究进展称号:
1、真菌性角膜炎的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等;
2、发现眼颅压力梯度增大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王宁利等;
3、国产抗VEGF药物成功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暨眼科研究所黎晓新等;
4、IL-23/IL-17通路及其调节在葡萄膜炎发生中的作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杨培增等;
5、近视眼研究动物模型的创建以及生物化学机制研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等;
6、弱视诊断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赵堪兴等;
7、人类Tenon囊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等;
8、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范先群等;
9、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相关发病机制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等;
10、我国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的规范与推广----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赵培泉等。
其中由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率领团队完成的“真菌性角膜炎的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简介如下:
真菌性角膜炎已上升到致盲性角膜疾病的首位。传统观念认为真菌菌丝在角膜内均呈垂直生 长,当药物无法控制感染时只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但穿透角膜移植术因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手术成功率低。谢立信教授领导的团队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变角膜片中首次发现并提出“不同真菌菌丝在角膜内存在水平或垂直不同生长方式”的创新理论,建立了模拟人自然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并证实在角膜内镰刀菌属菌丝呈水平生长方式,而曲霉菌属菌丝呈垂直生长方式。同时,他们将创新理论转化应用于临床,推动了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手术方式从传统的穿透角膜移植术向板层角膜移植术转变,后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2.7%,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前者,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活性供体角膜匮乏的难题。该系列研究在《Ophthalmology》上发表5篇论著(1篇封面文章),被写进美国出版的国际权威角膜病学专著《Cornea》,在2008年美国眼科年会和2009年亚太地区眼科年会上进行推广并获奖,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链接:http://www.sdeyei-h.edu/newsCenter/811
更多新闻请点击:http://www.yanke360.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