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眼网
青光眼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盲原
因之一,属于致盲性的神经退行
性疾病。这种疾病的风险因子包
括眼内压升高(IOP)、年龄增
大、遗传学变异等。目前人们主
要通过眼药水、激光手术或传统
手术来治疗青光眼。
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国
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
章指出,干细胞有望修复青光眼
的“排水系统”,成为治疗这种
疾病的新途径。“我们相信,用
健康细胞替换青光眼中受损或缺
失的小梁网细胞,可以恢复眼睛
的功能,”领导这项研究的Dr.
Markus Kuehn表示。
微小而精密的小梁网(trabecular
meshwork)组织相当于眼睛的排
水系统,可以避免眼睛积累过多
的液体。当眼睛里的液体过多时
,上升的眼内压就会导致青光眼
。这种疾病对视神经损害很大,
可能导致患者失明。研究显示,
将干细胞注射到青光眼小鼠模型
的眼睛中可以促进小梁网细胞的
再生。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使用了诱导多
能干细胞(iPS细胞)。重编程技
术可以将患者自身的皮肤细胞转
变为iPS细胞,这些细胞不仅绕过
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还能
降低机体产生排斥的几率。研究
人员先用真正的人类小梁网细胞
处理培养液,然后用这些液体培
养诱导多能干细胞。
研究表明,给青光眼小鼠注射这
些细胞,可以促进小梁网的细胞
增殖,使其生成新的内源细胞。
这说明移植细胞不仅能够自己存
活下来,还能诱导机体生成更多
的细胞,放大治疗的效果。研究
人员是在移植九周之后进行评估
的,实验室小鼠通常只存活两到
三年,九周差不多相当于人类的
五、六年。
青光眼主要可分为原发性开角型
青光眼(POAG)、原发性闭角
型青光眼(PACG)和剥脱性青
光眼。研究人员认为,iPS细胞治
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很有希
望的。不过,新生小梁网细胞可
能最终也会发生病变,这就需要
再次进行治疗。目前还不清楚多
次细胞疗法是否可行,研究人员
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
青光眼具有家族聚集性,说明其
发病机理包含很强的遗传学因素
。PACG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增
长、女性和东亚血统,大约80%
的PACG患者生活在亚洲。首都医
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王宁
利教授领导团队与新加坡研究人
员合作,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鉴定了PACG的五个新
易感位点。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
四月四的Nature Genetics杂志
上。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进
程性死亡是青光眼最主要的一项
特征,人们已经对这种疾病进行
了数十年研究,但仍不清楚RGC
的死亡机制。中山大学和加州大
学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
究。他们将遗传学易感性与RGC
死亡的潜在机制关联起来,提出
了阐明青光眼发病机理的重要理
论。这项研究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中
山大学眼科中心的刘奕志教授和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张康教
授。
开角型青光眼因为病程发展缓慢
,常常被人们忽视。2014年08月
,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
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等机构的研究
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鉴别出了与原发性开角型
青光眼相关的新易感基因。这一
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更多新闻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