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 不忘初心(胸怀鸿
鹄志 归国展才华)
——记何氏眼科医院集团创
始人何伟何向东兄弟
开栏的话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学成
回国、创业就业、报效祖国,成
为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
这些留学归来的莘莘学子,胸怀
报国之志,或潜心科研、勇攀科
技高峰,或创办企业、服务社会
,或立足岗位、奉献青春。从今天
起,本报推出“胸怀鸿鹄志 归国展
才华”栏目,介绍部分优秀留学人
员回国创业就业的事迹。
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眼病发
生率高达80%,辽宁省共有白内障
患者33万人,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
数量递增。
20年前,何伟、何向东兄弟二人先
后在日本九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他们立下誓言:“要为中国贫困患者
解决看眼病难问题”,并归国创建何
氏眼科医院集团。何氏眼科医院集
团的发展从白手起家开始,时至今
日已拥有8家眼科医院,60所眼视
光门店,1座医学院,1个眼产业科
研基地,1600多名医护和教学人员,
为辽宁近80%的眼病患者送去光明。
梦想,从一次义诊开始
出身医学世家的何伟1984年从中国
医科大学毕业后,受教育部派遣,
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公派的第一位
攻读眼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到日本
深造。留学8年,他获得了博士学
位并取得日本行医执照。
“我的梦想,是从一次义诊开始的”
1992年,何伟随日本援华医疗团
回到祖国,在抚顺参加为东北老
百姓做白内障手术的义诊。“义诊
快要结束时,一位老人对我说,
因为眼睛看不见,不想活了。
”何伟说,“这让我下决心回国建
一个眼科医院。”
弟弟何向东比何伟小3岁,手足
兄弟虽性格迥异,却志向相同。
1995年,二人离开了居住8年的
日本,回到祖国。
如今的何氏眼科医院有着与国内
一流医院相同的医疗设备和检查
设备。在何氏医院大楼的后面,
还有一间小楼,没挂牌子——何
氏平民眼科医院。来这里就医的
患者,都是通过街道等政府基层
组织遴选、介绍来的贫困百姓,
何氏对他们实行免费治疗。
20年来,何氏眼科医院服务3000
万人次,为贫困患者减免检查手术
费用1.97亿元,公益免费手术量
占总手术量48.9%,为79800位
贫困患者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办学,建设理想“光明城”
在沈阳市风景秀丽的棋盘山深处
,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何氏医学院:十几幢红瓦顶、米
黄色城堡教学楼、实验室、图书
馆,依次排开。阶梯式露天集会广
场,前面有一池蜿蜒的流水“博雅
湖”,背后是高大廊柱支撑起来的
穿堂式艺术学院大厦。
何向东刻骨铭心地记得,当何氏
还蜗居在12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时,何伟就让他用那台286电脑,
绘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光明城”图
景。之所以坚持建大学,是因为
兄弟二人意识到,只有培养更多
的医生和后备力量,才能建立起
一个“光明城”。
何伟说,“我们除了培养大量本科
生、专科生,20年来还一直坚持
免费为基层培训乡医、村医,为
西藏等西部落后地区免费培养眼
科医生,20年来免费培训基层
医生3.2万人。”
科研,集聚专业的力量
对于未来,兄弟二人志向远大:
要实现医、教、产、学、研的
产业链。何伟说,要让教育成
为医疗的“发动机”,为医疗提供
适合未来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让科研成为医疗的“蓄电池”,让
中国的医疗技术从引进为主,
变成“中国智造”。
规划眼产业基地,搞科研和产
业转化,集团目前已经拥有28
项专利科技,其中人工晶体已经
得到欧盟认证,与同类进口晶体
相比,价格可降低至1/3。
2006年,辽宁爱之光防盲基金
会在何氏眼科医院集团成立。何
伟说:“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把
一件光明的事业做大,这不仅是
为了防盲治盲,更是一种精神追
求。”何伟、何向东希望通过基金
会唤起公众的责任,集聚起更多
的社会力量。
转自:人民日报
更多新闻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