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眼科王超军
本文适合验光员、视光师及眼科医生阅读。
电脑验光是获取被检眼初略屈光度数的技术,是验光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高验光精确度和加快验光流程提供帮助。
验光员要善于结合被检眼的具体情况,对电脑验光单的准确度进行粗略估算、合理“修饰”,为后续的验光提供较为准确的“初始度数”。
电脑验光仪的固有误差
同一电脑验光仪的检查结果跟被检眼实际屈光度数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虽不固定,但一般有一定的范围。验光员在工作中一般使用相对固定的电脑验光仪,应“熟悉”它的误差范围。如果出现误差明显异常,应积极查找原因,避免差错。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误差
“调节的存在”和“屈光介质混浊”是造成电脑验光精确度下降的两大原因,因此年龄与电脑验光的误差密切相关:
小于40岁:较大的调节导致电脑验光度数出现偏差,表现为负球镜偏大。特别是小于20岁的青少年,这个误差甚至很大。
40-60岁:该年龄段人群调节较小且屈光介质尚清晰,电脑验光结果相对比较准确。
大于60岁:调节虽然较小或消失,但部分人伴有屈光介质混浊(如白内障),后者导致电脑验光的精确度下降。
不同屈光性质的误差
正视或近视:在这类屈光状态中,睫状肌紧张程度一般较小,因此“调节”引起的误差也较小。有些电脑验光仪甚至可以通过适当“校正”,使结果基本接近实际屈光度数。
远视:远视眼为克服远视的屈光状态,睫状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使电脑验光结果小于实际远视度数,有时这个误差可能较大,使检查结果根本不准确。
散光:一般情况下,调节导致的度数误差在眼球各个经线是基本相同的,后者的最大相差值(即散光)也应该是固定的,因此电脑验光仪的散光检查结果一般较为准确。
不同验光方式的误差
儿童青少年需要睫状肌麻痹验光,由于去除了“调节”因素,电脑验光一般非常接近实际屈光度数。
不同眼病的误差
屈光介质混浊(如角膜混浊、白内障等)、角膜曲率显著异常(如角膜外伤后的不规则散光、圆锥角膜等)、晶状体半脱位等会导致电脑验光的准确度大大下降。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估算电脑验光单准确度,是验光员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
更多新闻请点击:http://www.yanke360.com/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