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现代快报
她叫李甦(sū)雁,徐州市第
一人民医院眼科专家、徐州市眼
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全国三八红
旗手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名温婉的
阳光医生,从医近30年来,为
成千上万的眼疾患者送去希望;
很多人不知道,她还是一名张开
双臂拥抱艾滋病人的志愿者。她
说,要让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伟豪
追寻母亲的足迹
一心想当医生
初见李甦雁,现代快报记者对她
的第一印象就是“忙碌”。原本
约好了时间,谁知没说上几句话
,她又急匆匆进了手术室,因为
一个远道而来的眼疾患者急需手
术。
“她真的太忙了!”徐州市眼病
防治研究所一名护士告诉现代快
报记者,如果说哪个地方能见到
李甦雁,除了诊疗室,就是手术
室。
等李甦雁走出手术室时,已经是
下午3点了,早就过了午饭时间
,她匆匆吃了几口盒饭,“今天
还好,手术少!”
李甦雁出生在淮安,后来跟随父
母到了合肥,上初中的时候又转
到徐州。她的父母都是医生,父
亲是一名眼科大夫,母亲是传染
科医生。
李甦雁自幼受父母影响很大,听
父母讲医院抢救病人的故事,“
虽然辛苦,但他们很有成就感。
”李甦雁说,自己的母亲是一个
很能干的人,抢救病人时可是一
把好手。
耳濡目染,家庭的熏陶,李甦雁
立志,“长大了,也要像父亲母
亲一样,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
1983年,李甦雁就读于南京医学
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在大学
最后一年实习的选择上,同学们
都愿意呆在南京、苏州等苏南城
市,但年轻的李甦雁却选择了淮
安的一家医院。
“理由其实很简单:那是我母亲
工作过的地方。”李甦雁说,自
己跟随母亲在那里生活了4年,
“老实说,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
想,到母亲工作过的地方,去寻
找她的足迹。”
当李甦雁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愿
望时,父母没有多说什么,“你
以后的路由你自己选择,但有一
点,不管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李甦雁跨
进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暨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的大门,
如愿成为一名眼科医生。在那里
,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
且展露出过人的能力和才华。
不服输的韧劲,创造令外界赞叹的成就
当年,李甦雁是科室最年轻的一
个。每天忙得团团转,拥挤的病
人,纷乱的场面,都曾让她气馁
过,还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觉得
当医生太麻烦了!”
难熬的一段时光过后,李甦雁逐
渐适应了。从陌生到熟悉,一步
步走来,她在医学领域逐渐得心
应手,直到最后挑起了大梁。
2008年,李甦雁出任徐州市眼
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13年,
出任徐州市眼病诊疗中心主任。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表面文静温
婉的女子,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
劲,带领她的团队,一再创造出
了令外界赞叹的成就。
李甦雁创立的淮海经济区第一个
眼底病专科,率先开展各类玻璃
体视网膜手术及十多项新技术,
其中“微创玻璃体手术”在江苏
省乃至华东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
她开展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
获得了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
奖二等奖,并被制成光盘在美国
眼科年会展台上循环播放……
她把这个眼科发展成江苏省规模
最大的专科,每年苏鲁豫皖的无
数患者慕名而来,门诊量高达
25万人次;她还不遗余力地组
织防盲工作,为徐州市成为全国
白内障无障碍城市作出了杰出贡
献。
李甦雁获得的个人荣誉更是无数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人文医
生,江苏省十大女杰,省优秀女
医务工作者、省百名医德医风标
兵……
“人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只要
不断地挖掘。”在李甦雁看来,
不管哪个行业,做事情的时候需
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太计较个
人得失,“付出了,总能得到回
报,不论以哪种方式!”
张开双臂拥抱艾滋病患者的阳光使者
李甦雁还是一名阳光医生,她是
张开双臂拥抱艾滋病人的志愿者
。她说,要让角落里的人们看到
春天。
早在10多年前,李甦雁就接触
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时,一
名17岁的男孩由家人陪伴来医院
治疗眼疾。
“来医院治疗的一周内,男孩视
力下降的速度惊人,眼底表现为
视盘周大片出血渗出、坏死。”
起初,李甦雁和同事们并不知晓
,这名病患的眼疾和艾滋病毒感
染有关。
由于病情发展迅速,着急的李甦
雁请她的老师——上海的王文吉
教授会诊。最后确诊,男孩系免
疫力低下引起的机会感染,他曾
因为不正规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
。
“那名男孩由于抵抗力太低,且
侵犯了视神经,最终双目失明。
半年后,男孩就离世了。”李甦
雁说,男孩出院时那双绝望无助
的眼睛,至今她都难以忘记。
“我明白,不离不弃,对这些病
患意味着什么!”
“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风险肯
定是有的。”但在李甦雁看来,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有理由
畏缩,更不能因为担心而将病患
拒之门外。李甦雁说,如果不愿
接诊感染者,必定会造成他们隐
瞒病史,这样的危害更大。她第
一批加入徐州市“阳光医生”的
行列,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
服务。
“我是艾滋病患者,你愿意给我
治疗眼病吗?”每每有艾滋病患
者给李甦雁打来这样的求助电话
。“来吧,我可以。”李甦雁的
话语中透着坚定。
2015年10月,李甦雁为一名来
自湖南的艾滋病患者实施了手术
。这名患者在家乡的医院看病时
查出了艾滋病,医院拒绝为他手
术。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30多岁的
艾滋病女患者。“我当时通过手
术为她保住了眼球。”李甦雁说
,“我们成了朋友,她谈恋爱了
、结婚了都会告诉我。”后来,
女患者还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孩子
。
治疗过多少例艾滋病患者,李甦
雁自己也记不清,“反正很多,
患者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
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在李甦雁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
幅“百福图”,这是一名素不相
识的艾滋病患者送给她的,这名
艾滋病患者听说了李甦雁的事情
,感动得不行。
当年李甦雁被选为“江苏十大女
杰”时,全国有100多个艾滋病
感染群,自发组织起来为她投票
。
闲暇之余,李甦雁还会写写诗歌
,发发小文章,随性又洒脱。在
诗作《我们的医院:梦想》中,
她以朴实的文字,表达自己对这
个行业的挚爱和愿景:
我们有个梦想,
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在逐渐减少,
医院的收入也连年下降。
医学科普知识已深入人心。
百姓都健健康康。
那意味着医护救死扶伤的同时,
政府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
更多新闻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