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致盲”最疑难
中国“致盲”最疑难 多国专家齐“治盲”-----------------------------------2015-11-20 发布时间:2015-11-20 来源: 作者:爱尔眼科

本文来自:爱尔眼科微信公众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盲人大国,且存在高致盲风险的低视力人群数也位居全球第一。在所有致盲性疾病中,视网膜疾病最为疑难,是人类光明的严重威胁。11月6-8日,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学系联合主办的2015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在昆明盛大召开,来自中国、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1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眼科专家共聚一堂,探讨视网膜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大会主席唐仕波教授与彭智培教授共同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外眼科权威共商光明拯救大计


为本次大会按地域划分为多场分论坛进行学术碰撞,共发表了50多场学术演讲。演讲嘉宾中,中国专家由杨雄里、苏国辉两位中科院院士领衔,外国专家包括多位该国、该地区眼科学界的代表人物。权威专家们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基因与干细胞疗法等热点进行了广泛讨论,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


杨雄里院士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苏国辉院士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本次大会“抢鲜”发布了多项最新前沿医学进展,让看似“科幻”的研究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Neil Bressler教授历时5年,通过89个中心的实验数据比对发现,对于全球数以亿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又多了3种能得以有效治疗的常见药物;迈阿密大学的Janet Davis教授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往无法治疗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有望在基因治疗领域获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它包括诺贝尔奖获奖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成果的最新进展均在本次大会上得以展示。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教授表示,这绝对是一场高、大、上的学会盛会!


Neil Bressler教授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Janet Davis教授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大会主席、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表示,眼部尤其是视网膜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健康问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倡导学科交叉“协同作战”。本次大会不仅是一场高端学术活动,更是各国专家为拯救光明而共商大计的一个缩影。


英、美、德三国权威助力中国眼科教育事业


与会专家指出,我国盲人与低视力及视力受损人群极其庞大,医疗应对能力却十分不足。相关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专业眼科医生人数仅2.8万。近年来,随着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眼科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面对总人数高达1.5亿之巨的盲人与存在视力问题的人群,平均每位医生需要解决超过5000人的眼健康问题,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对眼健康的迫切需求,加大专业眼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大会期间,爱尔眼科学院正式聘请来自美、德、英三国的5位全球顶尖的眼科学权威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lexander Brucker教授表示,本次受聘的5位专家将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共同将所学的知识向世界各地传播,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眼科教育的发展,为全世界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来自美、德、英三国的5位专家接受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颁发的爱尔眼科学院客座教授受聘书。


糖尿病眼病致盲风险大,中美专家共同为患者支招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因素。11月6日, Neil Bressler教授、陈有信教授、唐仕波教授和爱尔眼科昆明医院王慧主任等中外权威眼科专家亲临爱尔眼科举办的“糖尿病眼病防治国际大讲堂”,为1000多位糖尿病患者讲解糖尿病眼病预防、检查和治疗的相关知识。



来自中美两国的4位权威眼科专家为患者现场答疑解惑。


陈有信教授在专题演讲中指出,不同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失明概率是正常人的50-80倍,是名副其实的“光明杀手”!专家共同指出,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再进行治疗,糖尿病眼病的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实际上,如能在早期进行眼健康筛查以及定期做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早期治疗的费用低,效果也远胜于晚期治疗。因此,在国际大讲堂上,唐仕波教授、陈有信教授与Bressler教授共同强调: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关注眼健康,并定期到进行眼健康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更多新闻请点击:http://www.yanke360.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