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张效房
进行了专访,他表示一辈子钻研
眼科那点儿事不累。
张效房:一辈子钻研眼科那点儿事不累
每天早上8时多,96岁的他准时
走出家门,独自走路上班,不用
人接送。
每周上6天班,每周二门诊,每
周四查房,改论文,带学生……
直到今天,他还坚持给医学院的
本科生和留学生授课。这是郑州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张效
房的生活状态。
一个4岁多的小姑娘,半年前患
上了斜视。张老一见小朋友,脸
上立即泛起了柔和的微笑,先夸
奖“懂事、可爱”,接着和声细
语地引导,让她看检眼镜投在墙
上的光晕,他使用的词是“看灯
灯”。
一次,一位瘦削的老者闷着头进
了诊室,把提着的大包小包往地
上一放,不吭不哈地把病历本放
在张老面前。这位老汉来自陕西
省白水县,在当地被诊断为白内
障,反复治疗不见好转。张老初
步检查后,认为老汉需要做光视
力学检查进一步诊断。此时,时
针已指向12时。老汉拿着检查单
踌躇着,怕做完检查回来张老已
经下班回家。
张老明白了老汉的心思,给他打
包票:“你放心,不等到你回来
,我就不走。”
老汉的病情相当棘手。最终,张
老从老汉两只眼睛反光点的细微
差别上,判断其应为外斜视引起
的弱视。
送走所有病人,已接近下午2时。
“老爷子,您不累吗?”记者口
干舌燥地问。“不累!习惯了,
每次都这样。”一上午没顾上喝
一口水的张老,面带着微笑回
答。
从容收拾好诊断箱,老先生利落
地走出诊室,走向位于郑大一附
院门诊楼18层的《中华眼外伤职
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修改论文。
张老是该杂志名誉主编。
“您改一篇稿件最多要花几个小
时?”记者问。张老沉吟一下
说:“七八个小时吧,有的我
还要再查资料。”更令记者吃
惊的是,他每天要花10个小时
修改、批阅论文,睡三四个小
时是常态。别看改论文到凌晨
3时,早上6时多,老先生就又
精神焕发地起床了!
小档案
张效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眼外
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世界眼科基
金会理事、中国分会会长。1955
年以来,他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
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其中
一项被认为是我国对国际眼科学
事业的两大贡献之一。张效房获
科技成果奖12项,包括全国科学
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美国眼科
中心颁发的突出成就奖以及中美
眼科学会颁发的“金苹果奖”
等。
来源:携手健康网
更多新闻请点击:
